close

或許有3個多月的緩衝期


或許在奶奶被醫生宣判完全腦死時,心理已做好最壞的打算


或許去醫院看奶奶時,看見她躺在病床上的樣子,雖說腦死無知覺,但身上插滿管子,看起來就是很痛、很無奈


或許我真的是爬蟲類冷血動物,只是披著人的外皮


所以奶奶走時,只替她有喘口氣,解脫了的感覺,悲傷反而其次


.


.


.


.


.


以下引用我愛去的髮廊的設計師的PO文


(這個設計師超強,這是我到目前唯一遇到只靠剪刀不用上捲子,就可以讓我的頭髮服服貼貼不亂翹的......但他是虔誠的基督徒,所以星期日公休 )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fS7sE9aBAEZkS4vzqF76Jg--/article?mid=312


 


這些方法,或許對老人家也有用


但對於老人家的孤獨感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陪爺爺一起住的叔叔跟嬸嬸,辛苦了!!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


幫助妳和孩子走出喪親的哀慟?


在四川大地震勾起了親人意外死亡的陰影,一位念小二的兒子哭著問媽媽:「為何爸爸不說再見就走了?」該怎麼辦?他為什麼不堅強一點?
    A:首先,我們需瞭解「意外死亡」相當有殺傷力,既不容許生者道別、也沒機會讓死者說明──留下未能及時說出的愛、悔恨、未完成的夢想或遺憾。這是一種不真實、無助、憤怒、無盡的懊悔與遺憾、異常的愧疚感(會在「如果當時……」顯露出來)的悲傷歷程。



    再則,若能把「悲傷看作是復原過程的一部份」,就能對悲傷有較正面的看法,也有正向陪伴孩子的能力。建議妳可以這樣做:



  1.允許孩子悲傷:表達感受比壓抑情緒來得健康,切勿說:「別哭」或「勇敢一點」,這會讓孩子壓抑悲傷的情緒,而延長復原的時間。



  2.尊重孩子的悲傷歷程:由「否認」到「重新啟動生命能量」會持續一段時間。妳可以告訴孩子:面對悲傷是需要歷程的。



  3.尊重孩子需要的心理、環境空間及處理方式:尊重孩子需要獨處、嚎啕大哭或靜默不語……,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妳在身旁,他想談時,可以在哪裡找到妳。



  4.透過肢體傳達妳的同在與瞭解:感同身受的眼淚、溫暖的擁抱、搭肩、緊握孩子的手,都是傳遞關心的方式,不要急著安慰孩子或告訴他處理情緒的方法。



  5.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覺且不批評:傾聽孩子的忿怒、失望、恐懼、孤單,且不批評。孩子會逐漸整理自我情緒,有力量重新面對生命。



  6.幫助孩子接受爸爸已死的事實:用「過世」或「死亡」等字眼,能幫助孩子接受爸爸驟逝已成定局,協助孩子恢復真實生活。



  7.容許孩子談論死者:不要怕在他面前提到爸爸。孩子希望有人可以與他共同回憶、分享過去的美好或對爸爸的讚美或失望、氣憤等。



     8.藉由問問題幫助孩子分辨合理與不切實際的愧疚感:例如:「你怎麼會知道?」、「你認為你應該知道一些無法預測的事嗎?」說出孩子不應該被責備的原因。



  9.幫助孩子完成「未竟事宜」:若孩子想做些什麼讓自己比較好過,就讓他完成吧!這能將他心中的遺憾降到最低。譬如:畫張圖給爸爸或寫封信告訴爸爸來不及說的話等。



  10.幫助孩子發現內在力量及面對情緒的方法:父親過世至今,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力量及想法,不妨問下列問題,協助他找到內在力量。例如:「這段期間你想爸爸時,如何度過?」或「你如何想爸爸又能不因悲傷而耽誤功課?」……。



  11.給予盼望:根據研究,永恆的盼望常是哀慟者走出悲傷的關鍵。若你們有宗教信仰,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與上帝在一起,他們就會在盼望與安心中舒緩未知的恐懼或思念。
      希望上述的原則,可以幫助妳和孩子走出喪親的哀慟。


 


摘錄:愛家雜誌周玉筍2008/07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lee6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